发展未有穷期,梦想照进现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哈尔滨的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未来五年,哈尔滨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发展不充分问题。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度做好“三篇大文章”,“百千万”工程取得丰硕成果,“4+4”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实现扩量升级。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科技化水平全国领先。把全国绿色大粮仓变成全国绿色大厨房。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留才聚才用才环境大幅改善,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城市、区域性创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一流行列,高质量建设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

目标清晰,未来可期,哈尔滨的明天充溢勃勃生机。

到2025年,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乘势而上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创新驱动 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

规划实录  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由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构成的高能级科技“硬核”体系。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利用好“雏鹰计划、展翅计划、瞪羚计划”,精准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

建设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上市培育”的接力式、全链条创新生态。

构建多元科技金融体系。探索在哈尔滨新区设立科技银行。探索“无偿资助—引导基金—政策担保—科技贷款—投贷联动—上市培育”的服务链条新模式。

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开展“百万校友资智回哈”行动,建设9个高技能人才基地。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争取中俄空间等离子体、中俄极地“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创新合作平台落地建设。

“数”描“十四五”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35件

●累计转化科技成果5000项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突破1500亿元

●力争培育1-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科技型企业50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00家

●高技能人才达2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30%以上

工业强市 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

规划实录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建设工业强市。

巩固提升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现代农机装备等细分领域重点产业链,打造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发挥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把全国绿色大粮仓变成全国绿色大厨房;以哈尔滨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依托,加快建设国家生物医药集聚发展示范区;做优做强国际冰雪、都市时尚、生态避暑、文化体育4大核心旅游产品,申请“144小时过境免签”、第五航权政策,打造世界冰雪文化旅游体育名城。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在信息产业上,打造引领全省的“大智移云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在新材料产业上,打造国内一流的特色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在金融业上,建设服务龙江、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开放型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在现代物流业上,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新区平房经济技术开发区、综保区(香坊)、临空经济区为支撑,打造“北科创、南智造、东物流、西临空、中服务”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描“十四五”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以上

●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1.3亿人次,力争总收入达2500亿元

●力争新增境内上市企业20家以上

●培育10户以上制造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

乡村振兴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规划实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补齐县域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探索实行田长制;到2025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累计增加0.1个百分点,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左右,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建设国家高质量农产品基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数质并重,打造一批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营销富农。建设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叫响“五常大米”“方正富硒大米”“九三”等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粮油品牌,提升哈尔滨食品品牌价值、知名度和美誉度。

“数”描“十四五”

●耕地面积稳定在199.7万公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00亿斤以上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38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分别达1100万亩、50万亩

●新建“菜园革命”示范村100个左右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

数字赋能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城市

规划实录

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深度融合,建设服务全国的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叫响“中国北方数据中心”品牌。

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超算中心)哈尔滨基地建设。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融合应用,在哈尔滨新区部署车联网等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融合应用引领平台和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各部门新建信息系统全部上云,构建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和开放平台,打造“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数”描“十四五”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全市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达100万台

●使用5G网络人口占比达95%

品质提升建设东北亚消费中心城市

规划实录

发挥区位优势,以融合发展、品质提升为主线,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培育时尚消费供给体系。突出“以文促旅、以旅带商、多业融合”,引进俄罗斯戏剧盛宴、“中法之春”音乐季等系列演艺,培育特色“吃住行游娱购”消费内容。

营造多元特色消费场景。以“夜购夜游夜品夜娱夜赏”为特色,培育“一带双核十片区”夜经济消费场景,擦亮“新夜幕下的哈尔滨”城市名片。

构建“买全球卖全球”消费能力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向辐射大通道,挖掘“航空+消费”“高铁+消费”“保税+消费”潜力,发展枢纽经济、流量经济。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持续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展示“哈尔滨制造”和“哈尔滨服务”优质形象。

“数”描“十四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6%以上

●累计新增注册商标13万件、地理标志产品30件,绿色食品认证证书突破1000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1500张

●新增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达3家

深化改革 打造“投资热土”

规划实录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一招,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使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一流行列,打造“投资热土”。

驰而不息深化“放管服”改革。对照全国最优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要件、改进审批方式,实现时间最短、要件最少、办事最便捷,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树立“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身周到”理念,持续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一时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机制,让“诚信是金字招牌,好信用能变真金白银”理念深入人心。

“数”描“十四五”

●每万人拥有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达160户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

南联北开 建设双向开放枢纽城市

规划实录

发挥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能级优势,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实施东二跑道项目,建设航空综合交通中心,提升“航空干线运输+地面集疏网络”的干支配一体化枢纽服务功能;完善国际陆海大通道网络,衔接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实现公铁联运集装箱接驳、7天俄罗斯全境国际陆运整车和零担运输门到门派送。

促进“三区一港”联动发展。推动综保区(香坊)和临空经济区24小时货运无障碍通关。

深化对俄多领域务实合作。推进俄罗斯进口商品展销中心等项目落地,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俄联合校园建设、列宾美术学院在哈设立分校,打造全国对俄科技合作中心。

强化与深圳等国内重点区域合作。对标深圳政策和营商环境,在东北地区率先打造比肩深圳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将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打造成为对口合作标志性工程。

“数”描“十四五”

●对俄服务贸易额达30亿美元,对俄电商小包出口货运量占全国比重1/3以上

●“带土移植”“离土移植”深圳体制机制和政策经验500项以上